欧亿体育损。 一些儿科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,跳跳杆实际上是一种跳高运 动,要求上下肢与髋部肌肉协调快速用力,并与手臂的提动相配合,在 一定程度上会对上下肢爆发力与弹跳力有益,但是使用时的频度应以使 用后身体不出现酸痛反应为好,专家建议每次使用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 时以内。 建议 除预警外更得监管 早在2006年3月1日起,中国对童车、电玩具、弹射玩具、金属玩 具、娃娃玩具、塑胶玩具6大类玩具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(3C 认 证),相关部门建议家长在购买玩具时要认准3C标志,没有3C标志的玩 具不能买。 “现在儿童类玩具那么多,即使有国家标准,家长毕竟不是专家, 如何在眼花缭乱的玩具中挑选适合孩子们玩的产品也很困难。”家长王 先生质疑,在不少的小商品市场,经常能看到一些产品标识不清的玩 具,而很多家长抱着“别人的孩子有,我的孩子也一定要有”的想法, 跟风购买。 为此,他建议质检、工商等部门能否加大监管力度,莫让玩具成了 儿童“杀手”
精灵”属于同类产品,不符合现行玩具安全标准。如果监护人发现儿童 误吞或吸入“水精灵”产品,或者儿童出现突发性的腹痛、恶心、呕吐 及腹泻等疑似吞食“水精灵”的临床症状,应立即送医救治。 跳跳杆 弹跳久了伤膝盖 正在热销的跳跳杆,这是一根金属质地的杆子,上面装有脚踏板和 扶手,底部还安着一根弹簧。孩子的双脚站在脚踏板上,双手扶好扶 手,就能进行弹跳。 在一些网店里,跳跳杆也成为热销产品,商家打出的购买理由更是 诱人:促进骨骼生长,加强心肌锻炼,增强呼吸系统,增强免疫力,促 进消化,提高心理健康。 跳跳杆的效果真像商家宣传的这么好吗?2015年年初,湖南娄底新 化的10岁男孩小湘,在连续玩了近一个月的“跳跳杆”后,突然双腿疼 痛到无法走路,被送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小儿骨科治疗,经诊断为“双侧 髋关节滑膜炎”。 2015年年底,王先生发现小区里不少孩子开始玩跳跳杆后,于是也 跟风给女儿买了一个。“还好我闺女对这个玩具并不是很感兴趣。”当 得知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产品预警时,王先生感到了庆 幸。因为他曾经试着操作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几下跳跳杆:“对膝盖的冲击力的确有点儿 大。” 据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预警称,跳跳杆的常见产 品缺陷有:内部零件磨损,造成弹簧卡滞,并可能突然释放,造成儿童 失稳摔伤;跳跳杆中固定弹簧的铆钉可能突然断裂,造成儿童失稳摔 伤;底部橡胶缓冲垫、脚踏板等突然脱落,造成儿童失稳摔伤;扶手保 护端可能脱落,形成突出物。 儿童在使用跳跳杆的过程中,由于跳跳杆产品缺陷,可能导致儿童 失稳跌倒,造成头部、肢体及躯干的挫擦伤、扭拉伤、骨折等;如果儿 童在跌落时碰到锐利边缘、尖端、突出物时,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伤 害。另外,某些伤害案例表明,长时间使用跳跳杆,可能会导致关节受
2015年7月6日和7月9日,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接连发布 两起预警,都和儿童玩具有关,一个是水精灵,另一个是跳跳杆。在北 京不少玩具店甚至路边小摊上,都能发现这两种玩具。 “水精灵”易误吞致窒息 在地坛公园西门附近有一个无照摊贩正在出售水精灵,一块钱一 袋,一袋有100多个,这些“水精灵”五颜六色,每颗直径大约1至2毫 米。将这袋水精灵放进了500毫升装的饮料瓶里,加水后放置半 天,“水精灵”膨胀了数百倍,占据了整个饮料瓶。 据了解,吸满水后的“水精灵”晶莹剔透,拿在手里湿湿的,手指 稍微用力一捏,就破碎成两半,甚至四五块。 李女士表示,她的孩子5岁了,前一阵去表哥家里玩的时候看到 了“水精灵”,吵着也买了三袋回家,泡发后装了满满三瓶。孩子经常 用手捏着“水精灵”玩,看得大人心惊胆战:“也不知道有没有毒?” 更让李女士担心的是,由于水精灵吸水膨胀后,颜色、质感与果冻 类食品极其相似,孩子经常问能不能吃。李女士曾经将泡发好的“水精 灵”放入水养植物的玻璃器皿中,但没过几天,“水精灵”就长毛变 质,还散发出异味儿。 2015年7月6日,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预警:据产品 伤害监测与网络舆情监测,近年来涉及“水精灵”的伤害事故频发,为 此特发布关于“水精灵”的消费预警。儿童及其监护人不要将其当玩具 购买。因为,这些“水精灵”的危险在于:进入呼吸道后吸水膨胀,可 能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;若是进入消化道后吸水膨胀,还可能会导致肠 梗阻、肠管扩张,继而引发感染、水电解质紊乱等,甚至会造成肠穿 孔、肠坏死;另外,有伤害案例表明,儿童在玩耍“水精灵”时,“水 精灵”的碎片黏附在手指上,用手揉眼时,水精灵的碎片会划伤眼球, 导致晶体感染,可能引起失明。 该预警信息提醒,“水精灵”不是玩具,监护人及儿童不要当做玩 具购买和玩耍。弹射玩具中作为弹射物使用的吸水弹、软珠弹,与“水